来源:车业杂谈
11月18日,“促消费”议题再次摆到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桌面,其中重点便是大宗消费。于是,“汽车下乡”这几个字再一次被不少媒体和车企捕捉到,成为文章标题或促销关键词,被转发刷圈。
国常会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:鼓励各地调整优化限购措施,增加号牌指标投放。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3.5吨及以下货车、1.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,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;加强停车场、充电桩等设施建设。
首先可以提炼出两个关键词:“鼓励”和“乘用车”。谁来鼓励,鼓励谁做什么,拿什么鼓励?显然与2009年-2010年的方案大不相同。
回忆一下:2009年1月14日,国务院公布了《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》提出,从2009年3月1日到12月31日,国家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、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.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等,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;2010年初,“汽车下乡”政策实施延长一年至2010年12月31日。其间,农民购车不仅享受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,还有较高的价格补贴的优惠政策,交叉型乘用车(即:面包车)成为最大受益者,2019年达到195.05万辆。
此轮,明确小货车和乘用车作为“汽车下乡”的核心商品,这一点很好理解,除了明确的运输功能,随着消费升级,农村家庭的新一轮购置将首选轿车、SUV。同时,刺激消费当然要考量供给端是否能实现效益最大化,扶持中国品牌是必须的。相比8-10年前,靠5万元面包车打天下,经过竞争洗礼的自主品牌研发及制造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升,当前车市格局下,尤其是SUV市场,不少国产车型已经占据了一定市场地位,也形成了一定的渠道基础,10-15万的价格基本是大部分农村消费群体乐意接受的区间;但随着合资车系的降维打击,国产车型往上走的竞争压力其实是越来越大,假如能够进一步下沉低线市场,这无疑将帮助不少自主车企稳固、扩大市场份额。
但“汽车下乡”中的“下乡”问题则更有意思。笔者的理解是,这里的“下乡”并非是把新车摆到田间地头去卖,而是要找到持有农村户口且具备消费能力的人群。而这部分人群活跃在哪里呢?他们对于车型选购有哪些具体需求呢?恐怕十年过去,差异化也很大。
头脑里面,对于这类人群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外来务工人员,进城打拼从而留在城市,这几乎是曾经一代人的梦想。在城镇化建设大潮之下,大中城市一直在吸纳新市民,城镇人口分布呈现“小城打底,大城发育”的特征,而相关专家学者参考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预测,未来的大城市、特大城市的人口还将增加。
同时,这里关注到的一个新现象就是,当前对“农村户口”的看法其实越来越多元化。有的年轻人在上大学时就莫名其妙转成了城镇户口,有的人却死死守住农村户口等待拆迁福利;而在某些发达城市,为了小孩入城就读,不少中年夫妻则努力跳出“农门”……但不管怎样,这类农村人口的钱包,其实离不开城市发展的牵引力。不过,这部分消费群体,对于终端运营能力强的厂商而言,其实已经掌握得比较清楚了,只待明确利好政策,或可迎接一波增量。
与势不可挡的城镇化同步的,还有从未停止过的乡村建设。随便上网扒一扒,就能找到“中国乡村振兴规划”、“美丽乡村”、“特色小镇”等政策。不过,由于各地情况不同,发展水平自然也参差不齐。
根据《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19》显示:“ 2019中国百强镇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。其中,江苏38个、广东31个、浙江13个、山东7个、福建5个、河北4个、河南1个、贵州1个。百强镇总人口平均为22.86万人;公共财政收入平均为19.25亿元,较上年增加1.19亿元;工业企业数平均为2891个,较上年增加384个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平均为187个,较上年增加4个。“——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面的“强”,参考指标是经济规模、经济活力和人均水平,不包含地区生产总值,这或更能代表个体的消费能力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说到农村乡镇的个体经济实力,就不得不提当前的农村电商发展。无论是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广告,还是各大电商将网络下沉到农村,还有类似李子柒掀起的乡村美食文化现象,农村商贸正在通过另一种形式和城市经济产生连接。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《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(2020-2025年)》规划,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要以16.5%的增长速度发展,在2025年达到1万亿元,直指下个亿万市场——快递、物流的兴起将带动农村基础建设。
在这轮汽车下乡中,还提到了“加强停车场、充电桩等设施建设”。这让我想起前阵子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。其实,近几年来,对于新能源车是否适合农村市场的讨论争议一直都在。对于生活半径不大的农村居民而言,低续航里程的小型电动车其实非常便捷,而且充电停车位也不像城市那么紧张,把车放在门口就能搞定。但受制于观念问题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,当下恐怕很多的农村消费者不大能接受电动汽车,而且售后保障问题也是难题——所以,在农村乡镇推广新能源汽车,同样是个系统工程。
除了上述大的背景,汽车下乡推广中还有诸多问题都需要多方协力打通,首当其冲的就是谁来出这个补贴钱?这还得看财税制度改革的进展。再比如金融贷款的信用记录、售后维修网点的铺设、以旧换新的鉴定及流程……件件都不是容易的事情。
分析到这里,我们也就不难理解,为何此轮汽车下乡政策表述的“主、谓、宾、定、状、补”没有十年前那么清晰。刺激消费是一个导向,而且汽车产业可以带动的上下游经济链条很长——但在这轮刺激中,国家层面既要考虑数量问题,也要平衡结构问题,正当汽车工业的复杂转型阶段,要避免操之过急。所以,“汽车下乡”在近几年当中,可能会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,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发展情况来逐步明晰,正所谓“好事多磨”。